深度洞察 | 贵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一、贵金属产业现状与市场结构

贵金属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类别,兼具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在全球经济体系和产业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25年以来,受全球地缘政治紧张、货币政策预期变化、供需基本面调整及近期市场情绪切换影响,贵金属行业呈现“前期冲高、近期回调”的阶段性特征,供需结构与市场热度较年初有所变化。

1. 黄金市场格局

黄金作为最重要的贵金属,其市场供需格局在2025年呈现“先紧后松”的短期波动。根据中国黄金协会《中国黄金年鉴2025》《全球黄金年鉴2025》及10月下旬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黄金总供应量仍有望创历史新高,矿产金产量持续刷新峰值,回收金供应量保持平稳;但10月中旬后,市场交易端出现显著调整2025年10月21日,伦敦金现从前期历史高位(4381.21美元/盎司)单日暴跌超6%,创2021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截至10月23日,伦敦金现回落至4080.11美元/盎司,沪金主连同步回调,短期价格弹性显著释放。

从需求结构看,投资需求的“多空切换”成为短期核心变量:

前期(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黄金ETF连续两个季度需求强劲,持仓量增加170吨,上半年累计增加397吨,创2020年上半年以来最佳表现;但10月下旬受获利了结情绪影响,部分黄金ETF出现小幅赎回,多头拥挤格局有所缓解。

金条和金币需求仍具韧性,上半年总需求创2013年以来新高,中国和欧洲市场是主要贡献者;但回调后消费者观望情绪升温,短期零售投资需求或小幅走弱。

各经济体央行仍是长期支柱,2025年第二季度净购金166吨(环比下降33%但高于2010-2021年均值),且截至10月23日,全球央行未出现大规模售金行为,长期配置逻辑未改变。

消费端表现持续疲软全球金饰消费同比下降14%至341吨(接近2020年疫情期水平),中国、印度市场领跌;其中2025年上半年中国金饰消费重量199.8吨(同比下降26.0%),预计全年金饰消费重量396.3-527.3吨(约为2013-2023年平均水平的59.0%-78.5%)。尽管金价回调可能缓解部分消费压力,但短期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心理或导致购买进一步放缓,不过全年黄金首饰销售额仍有望因金价基数效应保持正增长。

科技用金需求同比下降2%至79吨(受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影响),但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的金需求保持强劲,一定程度抵消了传统科技领域的拖累。

2. 白银市场格局

白银市场在2025年呈现“长期缺口不改、短期情绪承压”的特征。根据东兴证券研究报告,2024-2027年全球白银供应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仅1.2%,需求CAGR达2.9%,矿端供应受生产成本上升、供给价格弹性下滑影响进入刚性低速增长阶段,回收银产量难以抵消矿端增速不足,长期供需紧平衡格局明确。

但短期受贵金属板块情绪传导影响,白银价格出现剧烈波动2025年10月21日,伦敦银现单日跌幅超8%,回落至47.897美元/盎司,沪银期货同步跌至11337元/千克,短期调整幅度显著大于黄金(因白银波动率更高、兼具工业与金融属性的双重敏感性)。

需求端的结构性扩张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变光伏、新能源汽车与环氧乙烷催化剂行业持续发展,工业用银消耗量仍是核心增长动力;摄影业白银需求(以东亚发展中国家为主)延续结构性收缩,银饰与银器需求(印度市场主导)中,银饰需求中枢上行、银器需求相对稳定。根据预测,2025-2027年全球白银供需缺口将持续放大,分别达5347吨、6223吨和6791吨,长期仍对价格形成强劲支撑,短期回调更多反映市场情绪而非基本面逆转。

3. 铂金市场格局

铂金市场在2025年继续维持结构性短缺,且受黄金回调影响较小,独立性较强。2024年全球铂金供需缺口31吨,预计2025年维持30吨供应缺口,核心原因仍是矿产铂金供应疲软、回收铂金增速缓慢,叠加需求端复苏。

铂金供需的地缘集中度特征显著其地壳稀缺性约为黄金的30倍,南非占全球产量约80%,地缘政治因素对供应的潜在影响仍存。截至2025年10月23日,铂金价格约为975美元/盎司,虽远低于黄金(4077.14美元/盎司),但未随黄金同步大幅回调一方面因铂金工业需求(超50%用于汽车催化转换器)与黄金避险需求的驱动逻辑不同,另一方面,能源转型中的新兴需求(燃料电池、绿色氢气生产)为其提供额外支撑。

图片1.png 

4. 贵金属回收产业

贵金属回收产业在资源约束与价格波动双重驱动下,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工作委员会数据,2024年中国贵金属回收量显著:黄金回收150吨、白银回收5200吨、铂金回收11.6吨、钯金回收20.8吨,铑、钌回收量分别达3吨和2.7吨。其中铂族金属回收量增长主要依赖汽车与工业领域回收规模扩大,再生资源对战略金属供应的保障作用持续强化。

值得注意的是,10月黄金、白银回调后,短期回收业务或出现阶段性激增(尤其是黄金回收),但长期来看,回收产业仍将随全球资源循环需求稳步发展,而非单纯依赖短期价格波动。

 

二、价格驱动因素与市场趋势分析

1. 黄金价格驱动因素

2025年黄金市场定价逻辑呈现“长期供需支撑+短期情绪主导”的分化:传统纯金融属性定价弱化,商品供需属性决定价格韧性,金融属性决定短期弹性;10月下旬的回调进一步暴露“情绪变量”对短期价格的影响,当前驱动因素可分为“长期支撑”与“短期利空”两类:

1)长期支撑因素(未因回调改变)

关税政策与避险需求底色:中金研究指出,美国关税政策风险仍是金价高位运行的核心底色,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预期交易逻辑未变,2025年2-4月全球黄金ETF资金流入规模已与2020年疫情初期、2022年俄乌冲突时相当,长期避险需求仍在。

央行购金的长期惯性:全球央行购金连续三年超1000吨,推动黄金需求曲线右移20%以上并带动现货溢价攀升;尽管2025年3-4月央行增持步伐边际放缓,且10月回调期间未出现托底式购金,但长期“去美元化”背景下的配置需求未逆转。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BP至4.00%-4.25%,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仍有2次降息,流动性宽松预期对黄金的长期吸引力未减弱。

2)短期利空因素(触发10月回调)

多头获利了结:东方金诚分析指出,2025年9月以来金价累计涨幅超20%,多头拥挤格局显著,10月中旬后获利盘集中兑现,成为单日暴跌的直接诱因。

地缘风险阶段性缓和:美俄、美伊谈判情绪降温,短期避险需求骤降,叠加特朗普政府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暂时弱化,避险买需的“短期支撑”消失。

白银回调的传导效应:白银波动率高于黄金,10月21日白银单日跌8%引发贵金属板块恐慌,形成“白银跌→黄金跟跌”的负反馈。

机构观点分歧:当前市场对金价后续走势存在分化东吴证券维持“战略性看多”,但提示“短期需警惕超买后的震荡洗盘”;桥水则指出,若西方个人投资者缩减配置,仅靠央行需求或难支撑4000美元/盎司以上价格,需关注美国CPI数据与政府停摆进展。

此前东兴证券预测“本轮降息期间黄金或有35.8%上涨空间,对应美元黄金目标价3490美元/盎司”,中金公司“上调年内COMEX金价波动区间至3000-3300美元/盎司”;结合10月回调后市场变化,当前金价已回落至4000美元/盎司附近,短期或进入“高位震荡”阶段,需等待新的宏观催化剂(如美国CPI、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

2. 白银价格趋势

白银价格驱动仍以“长期供需缺口+短期黄金联动”为主:

长期基本面:2025-2027年供需缺口持续扩大(5347-6791吨),工业需求(光伏、新能源汽车)稳步增长,仍是核心支撑;

短期联动性:白银与黄金的价格相关性较高,黄金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白银,但白银波动率更高(10月回调幅度超黄金);

工业需求验证:短期需关注光伏装机量旺季是否能带动工业用银需求回升,若需求超预期,或缓解情绪面压力。

当前白银价格已反映部分短期利空,后续走势需“基本面(工业需求)+情绪面(黄金走势)”双重验证,中长期仍随供需缺口扩大具备上涨潜力

3. 铂金价格趋势

铂金价格呈现“价值低估+需求独立”特征:

价格低估:截至10月23日,铂金价格(975美元/盎司)与黄金价差仍处历史高位,反映市场对其工业需求的认知尚未充分;

需求独立性:50%需求来自汽车催化转换器,且燃料电池、绿色氢能等新兴需求逐步崛起,与黄金的避险需求逻辑差异显著,因此未随黄金同步回调;

市场流动性制约:黄金日市场流动性超150亿美元,远超铂金的47亿美元,流动性差异导致铂金价格波动性较高、投资吸引力相对较低,但也使其受短期情绪冲击较小。

世界铂金投资协会看好铂金长期潜力,市场预测2026年铂金价格或在1215-1445美元/盎司之间波动,当前价格仍具“估值修复”空间。

4. 贵金属相关性分析

从投资特性看,黄金与铂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差异进一步凸显:

黄金:维持首要避险资产地位,经济不确定时期受宏观经济、央行政策影响显著,短期波动主要来自情绪与资金面,长期韧性较强;

铂金:与工业需求波动、供应中断关联更紧密,价格独立性强,波动率高于黄金,但中长期受能源转型需求驱动,具备差异化投资价值;

白银:介于两者之间,兼具金融属性(与黄金联动)与工业属性(与铂金类似),波动率最高,短期易受板块情绪冲击,长期随工业需求与供需缺口受益。

 图片2.png

 

三、政策与创新环境分析

1. 中国黄金产业政策

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未来三年黄金产业重点任务,政策导向未因短期市场回调发生变化,仍聚焦“资源安全、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开放合作”五大方向:

保障资源安全稳定供应: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增储上产(胶东、小秦岭等区域就矿找矿)、综合利用、回收再生、国际合作四维度发力,新增可供开发的金矿资源储量;

优化组织结构:鼓励黄金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山东、甘肃、河南等重点矿区推进整合,逐步解决矿山“多、小、散”问题;

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用协同与创新平台建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与高端新材料(如高服役可靠性金(银)键合丝、半导体用高纯低碳金(银)靶材);

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全产业链把控环保,推动氰渣协同处置及全组分利用;支持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在矿山地测采、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开放合作: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技术、装备、产品、标准“走出去”,加强海外投资合作。

短期金价回调未影响政策落地节奏,《实施方案》仍将引导中国黄金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长期利好产业集中度提升与技术升级。

2. 财税政策影响

2025年6月18日召开的中国贵金属产业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重点围绕财税政策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展开深度交流。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贵金属产业虽价格持续攀升,但“资源约束、合规成本、绿色转型”仍是亟待破解的核心挑战,需“将资源约束转化为循环动力,合规成本锻造为竞争壁垒,推动政策诉求落地为制度创新”。

他明确呼吁通过财税政策优化(如延续回收产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扩大绿色技术研发补贴范围)支持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从政策导向看,短期价格波动未改变国家“支持循环经济、鼓励技术创新”的长期方向,结合《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部署,后续财税支持或进一步向回收体系建设、高端贵金属材料研发领域倾斜。

3. 行业创新动向

2025年贵金属行业创新仍聚焦“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应用”,短期市场回调未影响创新进程:

数字化转型:全球贵金属协会(GPA)2025年9月提出的“集中贵金属权益(CGI)方案”持续推进,该方案允许投资者以极小单位持有实物贵金属资产池份额,且可作为抵押品(如申请贷款)、具备便捷转让特性,是对数字资产(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积极回应,后续或进一步提升贵金属市场流动性与投资便利性;

绿色技术应用:铂金在燃料电池、绿色氢气生产中的应用研发加速,尽管短期汽车催化转换器需求仍是主力,但新兴绿色需求已成为长期增长亮点;黄金、白银在高端半导体材料(如高纯靶材)中的应用技术也持续突破,支撑科技用金(银)需求。

 

四、行业风险与挑战评估

1. 供需失衡风险

贵金属行业的供需结构性失衡风险仍存,且短期回调未改变基本面差异:

黄金:总体供应充足,短期需求波动主要来自投资情绪,供需失衡风险较低;

白银、铂金:供需缺口长期扩大(白银2027年缺口6791吨,铂金2025年缺口39吨),尽管短期价格回调,但供需紧平衡格局未逆转,若未来矿端供应进一步受限或工业需求超预期,可能加剧价格波动,影响下游产业(如光伏、汽车)成本稳定性。

2. 地缘政治风险

贵金属供应链的地缘风险仍集中于铂族金属:南非占全球铂金产量约80%,供应集中度极高,若南非出现政治动荡、矿山罢工等事件,可能直接冲击全球铂金供应;此外,中美关税博弈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2025年10月特朗普发声“计划大幅提高中国商品关税”并反制中国稀土管制政策,若贸易摩擦升级,可能影响全球贵金属贸易流动(尤其是黄金、白银的加工与进出口),加剧短期市场波动。

3. 市场价格风险

短期价格波动风险显著上升,10月回调已印证该风险的实际影响:

波动率差异:白银、铂金波动率高于黄金,其中白银受“金融+工业”双重属性影响,波动率最高(10月21日单日跌8%),易受板块情绪传导;铂金虽独立性较强,但流动性较低导致价格弹性较高;

回调连锁反应:中信证券指出,金价快速回调可能引发“消费者观望(金饰需求下滑)+回收业务激增”,对金饰品牌商盈利能力造成短期压力;若金价进入震荡区间,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心理或进一步抑制消费需求;

多头拥挤风险:东方金诚提示,当黄金ETF持仓连续增长、价格突破历史高位时,需警惕“多头集中离场”引发的极端行情,10月回调已为该风险提供案例。

4. 政策与技术风险

政策风险: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负责任供应链等国际标准持续升级,对黄金企业的环保、合规要求进一步提高,若企业未能及时适应,可能面临出口限制、市场准入壁垒等问题;短期财税政策虽偏向支持,但政策落地节奏与执行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技术替代风险:尽管贵金属在多数应用中难以被替代,但技术变革可能改变部分需求结构如汽车电动化趋势可能长期影响铂金在燃油车催化转换器中的需求(需依赖燃料电池等新兴需求对冲);若光伏产业出现“无银化”技术突破,也可能对白银工业需求造成冲击,不过当前该类技术仍处于研发初期,短期影响有限。

 

五、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预测

1. 短期市场展望(2025下半年-2026年)

短期贵金属市场将呈现“分化震荡”格局,回调后需关注宏观催化剂与基本面验证:

黄金:世界黄金协会展望,2025年下半年黄金ETF或持续流入但增速放缓,零售投资小幅走弱;金饰需求难显著回升,科技用金受AI需求支撑抵消部分不利;央行购金短期放缓但长期趋势未改;金矿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回收金总量或增但增幅有限。结合10月回调后市场情绪,国泰海通证券指出,中美关税博弈若再起,避险情绪溢价或为金价提供支撑,但短期或维持4000-4300美元/盎司(伦敦金现)的震荡区间,需等待美国CPI、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等新信号。

白银:供需基本面持续趋紧,缺口扩大长期支撑价格,但短期受黄金情绪与工业需求验证影响较大;若光伏装机量旺季(四季度)带动工业用银需求超预期,或缓解情绪压力,否则可能随黄金维持震荡,需重点关注光伏产业链数据。

铂金:供需结构性短缺持续,价格有望稳步回升,且受黄金回调影响较小;世界铂金投资协会看好其在燃料电池、绿色氢气中的长期潜力,市场预测2026年铂金价格或在1215-1445美元/盎司之间波动,当前975美元/盎司的价格具备安全边际。

2. 中期发展趋势(2027-2028年)

中期来看,贵金属行业将呈现“供应刚性、需求分化、集中度提升”三大趋势,短期回调未改变行业方向:

供应刚性化:全球金属行业仍处弱供给周期,2024年全球矿业上游勘探投入在金属价格高位背景下延续第二年回落;绿地项目勘探投入减少导致产能释放滞后效应显著,2028年前全球矿业供给或维持强刚性,黄金、白银、铂金的矿端供应增速难大幅提升。

绿色需求增长:铂金在燃料电池、绿色氢气生产中的应用有望实现突破性增长,成为中期需求核心驱动力;白银在光伏产业的需求随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而持续扩张,科技用银(半导体、AI)需求稳步增长;黄金的绿色需求(如绿色金矿开采技术应用)则更多体现在供给端转型。

产业集中度提升:中国黄金产业在《实施方案》引导下,通过资本整合逐步改变“多、小、散”格局,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白银、铂金产业也将随需求集中化(如光伏、汽车企业),推动上游供应端集中度提升。

3. 长期转型方向(2029年及以后)

长期来看,贵金属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化、数字化、循环化”转型,短期市场波动不影响长期转型逻辑:

绿色化转型:氰化提金工艺改造、氰渣无害化充填等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黄金产业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绿色化;铂金、白银的绿色应用(燃料电池、光伏)占比持续提升,成为需求主力。

数字化创新:全球贵金属协会“集中贵金属权益(CGI)方案”若顺利落地,将推动贵金属市场现代化转型,降低投资门槛、提升流动性;矿山数字化(智能勘探、无人开采)、交易数字化(区块链溯源)技术进一步普及,提升产业效率。

循环经济发展:贵金属回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中国黄金回收150吨、白银回收5200吨的趋势将延续,回收金属占总供应的比重逐步提升,成为保障资源安全的重要支柱;回收技术(如复杂废料中贵金属提取)持续突破,推动回收效率与纯度提升。

 

结论

2025年贵金属行业正处于“长期转型与短期波动”交织的关键时期: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供需结构重塑、技术变革是长期主线,而10月以来的价格回调则是短期情绪与资金面的集中释放,未改变行业中长期趋势。

从品种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短期震荡后仍具配置价值;白银、铂金因供需紧平衡与新兴应用拓展,具备更大的中长期增长潜力,当前回调反而提供低吸机会。中国黄金产业在《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指引下,将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短期价格波动不会影响政策落地与产业升级节奏。

对贵金属企业而言,需区分短期情绪与长期趋势,在回调期间聚焦成本控制、技术研发与政策对接,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偏离长期战略;对投资者而言,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投资周期,合理配置不同贵金属品种,利用短期回调优化仓位,通过“长期持有核心品种+适度对冲短期波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数字技术渗透与循环经济发展,贵金属行业将逐步摆脱单一价格驱动的传统模式,进入“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多维度驱动的新阶段,行业价值将进一步向“绿色、高端、循环”领域集中。


投资洞见订阅

扫码关注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