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洞察 | 中美外长吉隆坡会晤:经贸博弈与资本暗流

吉隆坡的空气中弥漫着热带雨林特有的潮湿气息。2025年7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东盟外长会间隙的这场面对面会谈,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目光。两国最高外交官的首次直接接触,在贸易战休战倒计时与美债抛售潮的双重背景下,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

 

一小时的闭门会谈后,双方罕见一致评价会晤“积极、务实、建设性”。但水面之下,资本早已用行动投票——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从高位累计减持高达5513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仅余7654亿美元,创下2009年2月以来新低。更令市场震动的是,2025年3月单月中国就抛售了189亿美元美债,创2023年2月以来最大单月抛售量。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这步棋在算什么?

中国央行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6月末黄金储备已达7390万盎司,与美债减持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动作绝非偶然: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突破36.9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23%。如此庞大的债务堰塞湖,让中国加速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成为必然选择。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急不可耐地表示“未来几周将与中方官员会面”。当曾经的美债最大持有国持续减持,可能引发连锁抛售,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国政府的再融资成本将不堪重负。美方的焦虑已写在脸上。

 

关税休战倒计时:90天,还能续上吗?

中美贸易战场同样暗流涌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总值2.08万亿元,同比下降9.3%。受美国“对等关税”冲击,第二季度中美贸易同比暴跌20.8%。尽管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不足3000亿元回升至3500亿元以上,但脆弱的休战协议随时可能崩塌。

 

日内瓦共识与伦敦框架带来的90天关税暂停期,将在8月中旬到期。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已放风称“下月初开启第三轮贸易谈判”。鲁比奥此次主动寻求会晤,被普遍认为是在为这场关键谈判铺路——若无法取得突破,特朗普政府很可能重启关税大棒。

 

资本市场在琢磨啥?

会晤释放的微妙信号正被市场快速解读。一方面,双方同意“探索扩大合作领域”,商务部证实“多个层级保持密切沟通”;另一方面,鲁比奥在东盟会场仍不忘暗指中国“贸易不公平”,暴露美方竞争本质。

 

值得关注的是,彭博社披露美国政府正联系企业高管,“为特朗普可能的访华行程做准备”。若成行,这将是2019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华。资本市场已开始押注:跨境供应链企业、科技合作板块近期获资金悄然布局,反映市场对高层破冰的谨慎期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博弈的休战期往往最考验资本智慧。一面是鲁比奥在吉隆坡宣称“会晤积极务实”,另一面是中国央行黄金储备持续攀升——资本永远诚实地反映深层博弈。

 

短期紧盯8月中旬关税暂停到期节点,若谈判破裂需警惕出口链波动;

中期关注美债持仓变化,持续减持将推升黄金配置价值;

长期观察高科技领域是否出现实质性合作突破。当前市场仍处于“预期博弈”阶段,资本正等待更清晰的政策信号。


投资洞见订阅

扫码关注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