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会:欧盟“关税大棒”损人不利己 无法提高本土车企竞争力
②过去10年里,宝马、奥迪和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30%至40%。如果欧盟的"关税大棒"遭致报复性措施,无疑将损害这些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利益。
财联社6月17日讯(编辑 刘蕊)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开宣布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加征高额惩罚性关税。然而,德国商界对欧盟委员会的这一"关税大棒"却并不支持。
德国商会认为,这一举措堪称"损人不利己",不仅无法提高本土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反而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欧盟关税无益于提高本土车企竞争力
近日,德国商会表示,欧盟想要提高本土汽车产业竞争力,应该增加投资,而不是提高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
"欧盟目前建议的关税不会提高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德国商会华东执行董事马克西米利安•布特克(Maximilian Butek)在德国商会商业信心调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汽车行业遍布全球,你不可能只在欧盟保护汽车行业。"
布特克还表示,在欧盟展开反补贴调查之前,德国企业从未抱怨过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补贴。
他补充说:"我们的(会员)公司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只有当它们变得更有竞争力时,它们才能生存下来。"
上周六,在意大利南部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对记者表示,希望阻止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
中国市场对德国车企影响巨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对于德国车企来说影响巨大。据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数据显示,过去10年里,宝马、奥迪和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销售了1920万辆汽车,占每家汽车制造商全球销量的30%至40%。
如果欧盟的"关税大棒"遭致报复性措施,无疑将损害这些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利益。
德国商会调查还发现,与去年相比,德国企业对中国的前景更加乐观。只有约38%的德国企业预计,今年行业前景将较上年同期恶化,远低于去年9月份调查时的52%。
6月13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被提问"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方是否会出台反制措施?"时表示: "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文章来源:财联社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内容源于公开信息整理,如无意中侵犯某家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告知,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相关处理。
风险提示:文章所提及的投资方向,不代表未来长期必然投资的方向。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邀约,不构成任何产品宣传、推介,不构成亦不应被理解为任何形式的保证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